平江说唱
指用平江方言进行说与唱的艺术形式,包括灯戏、花灯调、山歌、夜歌头、莲花落、白话等多种形式。其中,灯戏有说有唱,花灯调、山歌、夜歌头主要为唱,莲花落与白话主要为说。
背景与现状
据唱者说,平江花灯调至少有100年以上的历史。调子有150多曲。但由于没有流传下来,能记住所有歌词的人不多,笔者花了几年时间也只收集到其中一半,将近80曲。
现在春节期间,农村人的娱乐方式增加,也不耍花灯,没有机会唱花灯调了。只有平时爱好的人聚集一堂,高兴了唱几曲。有唱的人跟拉二胡的人,就能开唱。老年人一般都能跟着二胡唱几句。但现在真正会演唱的人已不多。笔者所在的村里就不到10人了。具体的歌词却不太清楚。最近很少耍灯,所以年轻人都不怎么熟悉。70-80年代,一般两年之内会耍一次花灯。后来由于电视的普及,花灯不受欢迎了,变成隔5年才有一次。再后来就隔得更久了。最近能耍灯的人已经很少了。仅靠村内人已经玩不了了。
山歌也很少能听到,白话更没有人说。讨饭的人也少多了,莲花落更是少有机会听到。现在唯一没有消退的可能要算夜歌。因为人会过世,夜歌头也就会唱下去。
花灯调
花灯调指耍花灯时在花灯下演唱的调子。耍花灯为正月时分扛着花灯到各家各户去表演,然后获得一些赏钱的地方游艺形式。
关于花灯,还有这么一个故事。听说以前患天气病,很多人患病死亡,地方上怨鬼很多。正当人们愁于怎么打发这些怨鬼时,有人听见怨鬼们在聊天。一人说,你怎么不回家呢?怨鬼说,我要去看花灯。怨鬼们都跟着去看花灯了。看着看着着迷了,就找不到回家的路,最后自己就扛着人们扔掉的花灯去玩了。所以,每次耍花灯时必须在神方庙里发灯(开始耍花灯的仪式),把呆在神方庙的怨鬼们带走,花灯耍完以后,要烧掉。烧掉的花灯就能送给怨鬼们。这样怨鬼们就能扛着花灯自己去玩,找不到回家的路,地方上就平安了。所以花灯也称清吉灯。
因只有正月才有出场机会,所以没有专业人员,一般都为农民,正月期间闲时才去参加花灯表演。正式演出时,真正演唱的为4人,三花(丑角),旦(女角)各两人。三花为男性角色,旦为女性角色,但均由男性表演。演唱主要由这四个人担任,但其他人都会帮腔。耍花灯时化妆及衣裳都比较简单。花灯表演不需要另作舞台,一般在各家各户的堂屋里即可。花灯白天不能出动,只有晚间才能演出。
一般最少需要20-30人才能耍花灯。如果去外村,还需要一个熟悉该村情况的本村人引路,协调。
扛花灯者需要 8-10人,多为男孩。因为花灯队进出各家时,都会在鞭炮声中行进。女孩子们害怕鞭炮,不敢去做这种危险的事。
乐队5人,包括大锣:1人,铜锣:1人,碎:1人,琴(二胡):2人
旦 2人、三花 2人、下贴(打招呼的人) 1人、 会计(管理钱财的人) 1人
花灯队出动时,首先由下贴人跟会计出面,去各家问候。帖子也很有讲究。需要写入一些信息,比如某某地,某某花灯队,恭贺新年。有时就是单说几句打油诗,奉承一下主家。比如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,一个名字叫“芒”的人,丢失了一块手表,正在发愁的时候,花灯队上门了。于是带头的人做了一首名诗,让主家转悲为喜。
好笑好笑真好笑,贺喜芒佬落手表。你明格去暗格来,有福之人善退财。
收到帖子的各家首先会出一些赏钱,金额不定,但一般会用比较吉利的数字。比如:月月紅(12)、4季顺(4)等等。
花灯队进出各家之时,需要用爆竹接送。一年之中,各家发生的好事,领头的下帖人都会事先打听清楚,然后进行祝贺,多唱一曲,因为这是获得赏钱的好机会。作为主人,能得到更多的祝贺,当然是高兴不过的。赏钱也就不断地拿出来。比如,儿子结婚了,要贺喜,还要说早日生个胖娃娃,女儿上大学了,也是祝贺的对象。祝贺时,一般由聊白的人做几句打油诗,然后说“唱一只”,这样大家就开始唱起来。当然每唱一曲,都是需要红包的。一般来说,在哪一家停留的时间长,就说明哪一家出的钱多。除了各家的喜事,刚好在此留宿的亲戚,都会收到帖子,并需要打发一个红包。唱的曲子各种各样,本文选有代表性的一些进行解说。耍花灯时的收入最高纪录据说是2008年正月,在一户人家就收到了9百元。
照村里的规矩,服丧之家一般不去。除此之外不能嫌贫爱富,各家各户都得去拜访。如果漏了哪家没去,这家人就有权利对花灯队发气,即使将花灯打破,都不能有怨言。
山歌
山歌据说为农民们做农活时所唱歌谣。其中以情歌为多。内容多与自然景色、四季有关。
夜歌头
夜歌头为人过世后守第一个晚上所唱。人过世的当天晚上,由于做法事的人还没请到家,家里面比较冷清,但又需要陪着死者过夜,为打发寂寞,有请唱歌手唱一夜歌的习惯。唱歌手一般为本村人。歌词有现成的词,也有即兴之作。笔者父亲经常被邀请去唱。据笔者父亲说,唱的内容是一些奉承死者的家属以及亲戚等人的话。因此,这些人会出一些烟酒或点心来回报。夜歌的形式跟莲花落相同,需要押韵,都是以奉承主家,以取得主家满意为目的。
以说为主的莲花落与白话
“说”有莲花落与白话等。莲花落在各个地方都有,听老人讲,过去平江的莲花落只有叫花子演唱。以前叫花子去讨吃时,碰上各家的红白喜事,用筷子敲打瓷碗伴奏,说上一些吉利话,获得主人开心,自己也得到好处。这些吉利话有现成的,也有根据各家情况即兴制作的打油诗。后来发展成用快板演奏,也叫“打快板”。
“白话”指用说话的形式讲述一个短故事。一般会押韵。据老人们说在平江话里,以前讲白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。
地方戯曲歌謡資料http://elar.soas.ac.uk/deposit/zhang2010pingjiang
Youtubeにて動画掲載中